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我们的战歌多嘹亮

第22章 大刀成砍向鬼子的音乐形象

麦新参加了文化界各救亡团体举行的中国记者招待会。会场设在一所临时布置的大厅内。墙壁上挂着几幅标语,上面写着“保卫祖国”、“还我河山”等激昂的口号。招待会现场,闪光灯此起彼伏,中外记者们早早地架好了相机、握着纸笔,期待着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发声。

一张长桌前,铺着一张洁白的宣纸,上面写着要求政府抗日的宣言,旁边放着几支毛笔,墨汁散发着古朴而沉重的气息。

中国文艺家协会的百余位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。

率先走向长桌的是洪深,只见他伸手稳稳地握住毛笔,饱蘸浓墨,在宣言上签下自己的名字。签完后,一位外国记者迅速走过来,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道:“洪先生,请问您认为文化界在这场抗战中能起到什么作用?”

洪深大声说道:“文化是民族的灵魂,我们文艺工作者要以文艺为武器,唤起民众的觉醒,凝聚全民族的力量!”

签名的人越来越多,在他们身后,还有画家、音乐家、翻译家等各界文艺人士,大家排着队,依次签名。

终于,签名活动接近尾声。那张白纸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名字填满,仿佛是一面用热血铸成的旗帜。

洪深拿起那张纸,高高举起:“同胞们,这就是我们的声音!这就是我们的决心!让侵略者看看,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!”

会场内一片欢腾,掌声、欢呼声、口号声交织在一起。

这时,职业界救国会领袖大步走上台,声音洪亮地发表演讲:“芦沟桥的炮声打响了,这是二十九军为民族解放战争打响的鼓舞人心的炮声。同胞们,平津危急,华北危急,中华民族危急啊!中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,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!我们绝不能让日本**侵占中国的一寸土地……”

会场下,人们小声议论着。

“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每一位队员都配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大刀,还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大刀术呢。”一个年轻人兴奋地说道。

旁边的老者连忙点头:“没错,大刀队练就的肉搏‘无极刀法’,既能劈砍又能刺杀,厉害得很。”

“我一直憋着一股气,如今二十九军终于和鬼子干上了,真是大快人心!”一个中年汉子挥舞着拳头,满脸的畅快。

“抗战的一天终于来到了!”这句话,像是所有人共同的心声,在会场中轻轻回荡。

一位刚从前线归来的新闻记者跑了进来,举起一张照片对大家说:“朋友们!你们看!这是二十九军的青年战士陈永德,他用一把大刀,砍杀了九个敌人,缴获步枪十三支,让敌人闻风丧胆!”

记者们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,闪光灯此起彼伏,记录下这一个个充满力量的瞬间。

麦新置身其中,被这一幕幕场景深深激励和感染着。

回到家中,麦新久久难以入眠。那一把把在战场上闪耀着寒光的大刀,仿佛在他想象的烽火硝烟中不停地挥舞。他满心想着要写一首关于大刀的歌,献给英勇无畏的二十九军勇士们。然而,他从未到过北方,对北方人民的生活缺乏直观了解,不清楚那里的山川风貌、村庄模样,感性知识的匮乏让他一时有些踌躇。突然,他脑海中闪过萧红写的小说《生死场》,里面描写的不正是北方人民的生活场景吗?想到这里,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,快步走到书架前,找出这本书,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了下去。

当麦新读完最后一页时,一抹晨光已经透过东面的小窗,轻柔地洒落在他的床边。他轻轻走到窗前,望着东方那绚丽夺目的曙光,不禁自言自语道:“抗战的一天来到了!”当他再次重复这句话时,竟不由自主地兴奋地唱了起来。这自然流露出来的一句曲调,顺畅而自然,热情又奔放,还极具号召力,让他为之一振。他反复哼唱了许多次,越听越满意。这句旋律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看到抗战到来时的兴奋心情,还蕴含着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。他赶忙把这句旋律记录下来,然后顺着这种激昂的情绪,向前后延伸拓展,很快便写出了四句铿锵有力的歌词:

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!

二十九军的弟兄们,

抗战的一天来到了!

抗战的一天来到了!

麦新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起来:“大刀向——大刀向——大、刀、向——”在朗诵中,他努力寻找着一个能精准表现勇往直前精神、坚定有力的音乐形象:“大刀向——”

突然,里屋传来母亲的喊声:“麦新,你又说梦话了?”

麦新急忙停下朗诵,冲里屋门努努嘴,蹑手蹑脚地向楼下走去。

可恨的楼板发出“格吱格吱”的响声。他刚走到楼梯上,母亲便推门出来。

“这么早,又要到哪里去?”

麦新看着妈妈略显憔悴的面孔,心中有些不安,轻声说道:“我到外面去走走,很快就回来。”

麦新来到楼下的小天井里。早晨的空气格外清新,他深深地吸上一口,清新的气息直入肺腑,让他顿感轻松。麦新挥起拳头,立即大声地朗诵起来:“大刀向——大刀——向——鬼子们的头——上砍——去!”

麦新的情绪愈发高涨,兴奋地把朗诵变成了歌唱。心灵的火花在激烈碰撞,真挚的感情如汹涌的潮水般迸发……一首流畅自然、热情奔放的曲调脱口而出,而且越唱越有力量。他习惯性地挥起右臂,做出一个指挥歌咏队的姿势,哼着、唱着、指挥着。他的思绪仿佛越过了万水千山,一下子飞到了抗日前线,仿佛亲眼看到了将士们正挥舞着大刀勇猛砍向敌群,他挥舞的右臂似乎也幻化成了寒光闪闪的大刀。他全神贯注地捕捉着这如电光石火般稍纵即逝的灵感,最终,一个完整的乐段诞生了。

麦新兴奋地跑回楼上,迅速把音符记录在纸上。这首歌曲被命名为《大刀进行曲》,副标题是“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”。

麦新放下钢笔,疲惫瞬间袭遍全身,他趴在桌上,很快便进入了梦乡。

母亲走过来喊道:“麦新,吃早饭啦!”

麦新睡得正香。

母亲不忍心叫醒他,无奈地摇摇头,长长地叹了一口气。

国民救亡歌咏协会在上海南市文庙召开成立音乐会。开会前,一位合唱队员仔细看了《大刀进行曲》的歌谱后,向麦新建议道:“麦新同志,你能不能把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’这个副标题拿掉呢?我觉得拿掉之后,歌曲会更具广泛性,能让更多人产生共鸣。”

麦新认真思考后,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:“你说得很有道理,咱们抗战的队伍不只是二十九军,还是拿掉副标题更好。我还要把歌词中的‘二十九军的弟兄们’改为‘全国武装的弟兄们’,这样更能体现全民抗战的决心。”

参会的人都到齐了,麦新站在文庙前的石阶上,精神抖擞地指挥着千余群众唱起《大刀进行曲》。这歌声,从一连串气势豪迈的高音起始,仿佛一道长长的闪电,瞬间劈开了满天的黑暗,紧紧地抓住了每一位歌唱者的心。一颗颗泪珠在歌唱者激动振奋的脸上滚落。

突然,人群后面有人喊道:“我们看不清指挥,麦新同志站高一点!”

麦新应声敏捷地跳到石栏杆上,继续指挥大家唱了起来。

群众唱到激情澎湃之处,竟不自觉地把原曲的第一句唱得有些变调,而且在歌曲的**和结尾处,总会加上一声激奋的呼喊:“冲啊!”“杀!”使得歌声显得更加勇猛、更加刚劲有力。

麦新被群众热烈的情绪的感染下,也习惯性地随着群众的演唱和呼喊指挥起来。当他用力挥舞指挥棒时,**“啪”的一声折成了两截。他毫不犹豫地甩掉手中的半截指挥棒,继续充满激情地指挥大家演唱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